1. 技術亮點:超薄與性能的 “雙重突破”
厚度突破具象化:5μm 的厚度約為人類頭發直徑的 1/14(普通頭發直徑約 70μm),實現了 “薄而不破” 的工藝難題。
核心性能不妥協:在極致超薄的同時,仍保持 PFA 材料的核心優勢,可耐受 - 200℃至 260℃的極端溫差,且絕緣電阻、耐化學腐蝕性未出現明顯衰減。
量產可行性:該研發成果已完成小批量試產,解決了超薄薄膜成型時的拉伸不均、易撕裂問題,為后續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。
2. 應用場景:精準匹配精密電子 “小型化” 需求
超薄 PFA 薄膜的突破,直接為三類精密電子器件提供了材料解決方案:
微型傳感器:可作為傳感器的絕緣封裝層,在縮小傳感器體積的同時,保護內部元件免受高溫、化學腐蝕影響,適配醫療、汽車電子等場景。
柔性電路板(FPC):用于 FPC 的覆蓋膜,減少電路板厚度,提升彎折性能,滿足可穿戴設備、折疊屏手機對 “輕薄化” 的要求。
芯片封裝:作為芯片與基板之間的絕緣緩沖層,降低封裝整體厚度,助力芯片向 “高密度、小尺寸” 升級,適配服務器、AI 算力芯片等領域。
3. 行業價值:推動電子材料 “進口替代” 與產業升級
打破技術壁壘:此前全球能穩定生產 10μm 以下超薄 PFA 薄膜的企業較少,國內突破 5μm 技術,可減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,降低下游電子企業的成本。
賦能產業鏈升級:材料的 “輕薄化” 是電子器件小型化的前提,該突破可推動國內精密電子產業鏈從 “組裝加工” 向 “核心材料 + 器件制造” 的高附加值環節延伸,適配 5G、物聯網、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需求。